天津:培育更多獨門絕技 構建制造強市新引擎
本報記者 陳 曦
8月30日,記者在中共天津市委召開的“中國這十年·天津”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,天津市十年來奮發篤行,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,立足中央賦予天津“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”的定位,以科技創新為支撐,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,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,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步入高質量軌道。
回望歷史,制造業是天津這座北方重鎮的底色。目前天津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、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1個、666個工業小類中的606個,是全國工業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。
立足當前,制造業已經成為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。
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張工指出,天津市主動轉觀念正導向、調結構換動能,堅決把戰略重點轉移到拼質量、拼效益、拼結構優化、拼綠色發展上來,動力結構、產業結構、財稅結構顯著優化。
經過十年的發展,天津已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信創產業體系鏈條,以智能科技為引領,以生物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為重點,以裝備制造、汽車、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,信創、高端裝備、集成電路、航空航天等12條重點產業鏈總產值1.26萬億元,增長20.7%,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63%。
同時,天津市聚力打造創新平臺,自主創新能力也有顯著提高。新一代超級計算機、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實現突破;飛騰CPU、麒麟操作系統等在解決“卡脖子”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;高水平建設的信創、合成生物、細胞生態等首批5家海河實驗室掛牌運行。
企業是創新的主體,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。天津通過“抓大、扶優、育新”并舉,目前已有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16家,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130家,培育雛鷹企業4974家、瞪羚企業378家、科技領軍企業230家,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均突破9000家,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.44%。
當前,天津還加快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。2021年天津市制定出臺全國首部智能制造法規《天津市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》,四年來共安排財政資金近百億元,補助各類智能制造項目3000余個,打造了200家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,家庭千兆光纖覆蓋率等3項指標全國第一。在智慧交通等領域打造500多個應用場景,汽車產業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等11個項目,入選工信部2022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,位居全國第三。
中共天津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劉桂平表示,面向未來,天津將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,堅持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,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,加快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,以生物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為重點,以裝備制造、汽車、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為支撐的“1+3+4”現代工業產業體系。同時真正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,著力突破重點領域“卡脖子”技術,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涌現,培育形成更多的天津“獨門絕技”。
- 8-25· 天津:解決融資難題 助力小巨人長成參天樹
- 8-18· 天津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迅猛
- 8-18· 培育國際一流商圈 13部門支持武漢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
- 8-11· 河北培育推廣節水小麥調查
- 8-11· 天津鄉村產業振興培育“頭雁”項目啟動 首期100人
- 8-11· 天津和平:以區域新格局厚植發展新優勢
- 8-1· 天津:三種消費券29日起發放 前兩期消費券拉動消費超過3200萬元
- 7-25· 天津:創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服務新格局
- 7-21· 天津出臺規定推進產業用地高質量規劃利用 服務實體經濟
- 7-18· 天津口岸“全鏈條”服務模式擦亮“金字招牌”